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概况 院系设置 师资团队 教育教学 招生信息 人才招聘 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正文
文化界热议三中全会《决定》 机制创新促文化事业革新
2014-08-25 09:32     (点击: )

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体包括: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此决定一出引起了文化界人士的热议。

高书生:三中全会决定在文化改革方面有三个突破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兼任中央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认为三中全会决定在文化改革方面有三个突破。第一个突破是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提出以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更接近文化本源。第二个突破是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这是三中全会决定的一大亮点。第三个突破是改革、发展和管理三位一体。

高书生认为随着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文化企业的构成越来越复杂,如何加强而不是削弱意识形态管理,如何体现文化企业的特殊性,这是普遍关心甚至困惑的问题。三中全会《决定》从两个方面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一是国有传媒企业的特殊管理股(新加坡叫金股)制度安排;二是出版权和播出权坚持特许经营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既可以大胆地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特别是新闻单位转制为企业,又可以让民营工作室和民间力量加入图书、广播电视非新闻节目制作。这是三中全会决定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是新一届党中央集体不回避矛盾的重要体现。

庹祖海:三中全会精神显示出文化产业改革巨大推力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表示,三中全会公报的出台很鼓舞人心,“文化体制改革不会停步,动作会逐步展开”。他同时强调,政府部门也将加快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化,促进产业繁荣发展。三中全会精神显示出文化产业改革巨大推力,市场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作用由基础性提高到决定性。

肖云儒: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革新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表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如果说现在的文化有成绩那是以前改革的成果,如果说成绩不够,那还是改革不够,而这次全面的深化改革,也必将让身处其中的文化改革更深入、更透彻。

对于《决定》提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肖云儒表示,改革将更好的盘活像陕西的很多演艺集团和文化投资公司等类型的文化市场资源,同时,像图书馆、博物馆这样的公益文化事业也将在政府的运作之下更好的服务公众,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单位革新,这为保护文化事业和文化遗产提供了很好的大环境,也提升了文化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处理好公益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关系,这是关键所在。

尹韵公:三中全会明确文化体制改革“以人民为导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管怎么改,文化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文化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有所不同,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利润占有很大比例,讲求产出效益。而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说,利润不是最主要的,如何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才是需要首要考虑的因素。

尹韵公认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将能推向市场,该推向市场的,交由市场来决定。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优化文化市场体系结构。

宋世明:文化体制改革的着眼点是建设文化强国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文化建设是五大建设之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五大改革之一。根据我的初步理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在中国具有特殊性。中央的部署是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发的水平。这实际上表明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文化在中国具有双重属性,第一重属性是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所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文化建设;第二个属性就是它商品的属性,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解读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的谋篇与发展
下一条:教室使用申请表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反馈留言 | 帮助信息

©2003-2023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03584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0099号

地址: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锦江路四段399号